0087Izpsly4gtrgwnfxifj30sg0h0jrp 黑白摄影艺术的影调美

黑白摄影,在广阔无际的大自然中寻求光与影的组合,运用黑、白、灰影调的表现力,对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色彩进行提炼、压缩,对形体、质感、情调等进行更富有魅力的表现,使画面效果或高雅明快,或浓重深沉,更为凝炼、集中和简洁.在风靡十多年的彩色摄影成为普通老百姓手中的文明游戏的今天,黑白摄影卷土重来,重振雄风,这是黑白摄影艺术的回归.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黑白摄影艺术正是通过黑和白这两种影调在对比中取得某种和谐后表现出来的.这两极色放在一起,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牵动人的感情.黑白摄影通过影调的变化来揭示自然景物的本质,寄托摄影家的思想感情.因此,黑白摄影这种特有的影调美更容易吸引人,感动人,能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这种影调的对比、和谐之美,

美在单纯中的丰富、统一中的变化、抽象中的具象、概括中的具体,美在情感的丰富性.正如英国的特纳所说:“色彩能向人们显示景物的本来面目,而黑白照片却能通过启示的力量,引导人们体会照片上所包含的摄影家的想法.它告诉人们的不只是‘好看和不好看’,

它告诉人们的是情感的更深一些方面;这种情感就像照片上的影调层次一样丰富.”

―、高调的魅力

人们称颂白色是纯洁和赤诚的象征,文学家亦为白色编织了洁白无瑕”的桂冠.高调摄影的艺术魅力便是在这大面积的白色基调上化繁为简、化浓为淡,按照影调的对比,对客观生活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质朴而纯净,清淡而素雅.

高调摄影作品以白色基调为主,但它的大面积的白并不是空虚的,而是它包含着摄影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画面结构上根据艺术构思与技法处理,特意造成的大片空白.这些空白在画面中虽然没有具体形象,但它却能激发观赏者的想象,使作品产生意境.比如宋连跃的《心愿》,摄的是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妇女,在清晨时刻,伸手向着高耸的雪山祈祷.主体人物虽然只占画面的1/20,又是背影,观赏者却能感悟出她那内心深处无比的虔诚之情.画面中大面积的洁白影调和隐约可见的雪山景色,更使这幅高调摄影作品充满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手术之前》的作者何传真,大胆地把人物大部分的影象处理掉,着意刻划女大夫充满信心的双眼和一双巧手.画面中虽然只有半个脸和一双手,但人们仍然能在空白的基调中感觉到女大夫帽子、口罩和白大褂的存在.

中国画论中有句话叫做“疏可跑马”,讲的是要使画面空灵通气,以空寄托妙境.张艺谋深得其中奥秘.他的摄影作品《中国姑娘》就是通过大面积空白影调实现了画面的空灵美.作者有意在画面中省略了那充满乡土气息的村姑的苗条身影,以极精炼的墨突出了姑娘纯朴的气质和那颇具传统意味的长辫子,正应了中国古画论“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它由着欣赏者的联想去纵横驰骋,从而获得再创造所得到的无穷意趣和满意感.

高调摄影中的空白和景物之间的疏密组合排列合理,还可以使画面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如邵家业的《水天一色》,画面中尽管空白占据了作品绝大部分画面,主体船只占画面的一小点,但由于前景重柳的衬托,使画面虚实相生,疏密相济,通体淡雅,具有悠远的空灵之美和清新的诗的意味,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增加了髙调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 灰调的微妙

如果说高调摄影作品把美放在第一位,为了美可以牺牲真的话,那么灰调(亦叫中间调)作品便主张把真放在第一位,在真中求美.灰调作品利用摄影忠实记录这一特性,用精美的影调、最清晰的影纹,真实地把现实世界中隐藏的光、色、线、形、纹、质等方面的美挖掘和表现出来.有人说,灰色是一匹难以驾驭的野马,而驾驭这匹野马的最佳骑手当属美国纯影派大师爱德华•韦斯顿和安塞尔•亚当斯.这两位当代最伟大的摄影家充分运用灰色影调,使画面中强烈的黑白对比有了缓?^的阶梯,逐步过渡为多层次的灰,使画面中的景物产生鲜明且富有变化的艺术形式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甜椒第30号》这幅作品,10年前的收藏价就高达14000美元.这小小的一个甜椒,奥秘在哪呢?用韦斯顿自己的话说,‘在这张底片上,凝聚着我20年的努力和血汗”,为了获得甜椒的完美影调,他独出心裁地把它放进一个铁皮筒里,“铁皮筒的反光使得甜椒上每一道重要的轮廓线都得到照明和强调.”他还在日记中写道:“这个新拍摄出来的甜椒把人们带到了一个超出于感觉世界之外的新的境界之中,把现实世界的内核明确无误,但又神密莫测地显现出来.”沙漠荒凉死寂,燥热如火,空气令人窒息,而反映在韦斯顿作品《沙丘》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灰色占据了很大面积,形成了不同的影调层次和光影效果.沙丘起伏,浪涛滚滚,富有韵律地构成极为状美的图案,荒凉的沙漠被优美的影调处理得如此富有诗意,富有韵味.

把灰调摄影艺术作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并以其作品富有音乐感而著称于世的安塞尔亚当斯,更是表现影调美的一代宗师.他善于从事物纤毫毕露的纹理、细腻微妙的质感中揭示和表现出粗矿强悍的力之美.这种美正是通过深沉、浓郁的影调而获得充分的表现.他还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理性总结,把黑、白、灰的色阶简化为11档,除了全黑和全白外,其余都是近乎白的浅灰和近乎黑的深灰的过渡.他以形式美的角度,把黑与白进行裂变,分裂成千百种灰,组成相互分明又相互映衬的灰色影调,使人直觉,促人联想,令人陶醉.《明月高挂半圆山》就是亚当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那高雅的意境、完美的影调魅力,使成千上万的欣赏者为之倾倒.这幅作品影调层次丰富细腻,格调深沉浑厚,气势恢宏.作者以严谨的构图、深远的空间、庄严的影调和清晰无比的山岩纹理,富有诗意地描绘了黄昏时月亮初升的美景,既十分自然地引你进人画面深境,又如乐曲中的抑扬顿挫,使你玩味于丰富的影调中,领略大自然的奇伟瑰丽和神韵.

三、 低调的神秘和深沉

色彩学对黑色告一个大致的说法,那就是黑色具有伟岸、肃穆、威严、深邃和神秘的品格.美国美学家R•阿恩海姆说:“在人的视知觉中,黑暗看上去并不是光明的缺席,

而是与光明直接对立的积极要素.”低调摄影作品那大范围的深暗影调,不仅是烘托主体的造型要素,而且还造成了一种神秘、深沉、凝重的情感氛围,_使作品充满诱惑,引人入胜,回味悠长.美国摄影家麦克卡比的《奇妙的髙抛发球》就是这样一幅佳作.在作品中,作者把背景处理成大面积的黑色,衬托着一个高悬的小白乒乓球和与之上下相呼应的翘首而望、准备击球的运动员.主体只占整个画面的极小部分,而让大块黑色来营造乒乓球不知落向何处的神秘感.画面中虽然看不见对方,但欣赏者完全可以想象对方运动员的心也如同这高高抛起的乒乓球一样被吊在半空中,令人惶惶不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低调摄影作品的神秘还借助想象的翅膀和后期作的功力,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念得到升华.李培林的《母亲的太阳》通过低色调的处理,把背景“烧”黑,把母亲的影调压暗,变成一座大山,把母亲身后的小孩遮挡减光,变成一轮在山凹处冉冉升起的太阳,使作者的思想在想象中得到了升华.

美学家宗白华说过:“一个人的面目中,蕴藏着一个人过去的生命史和一个时代文化的潮流.”田捷民的低调摄影作品《主人》与美学家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幅作品色调凝重、饱和,彝族汉子那纹理清晰的面部光与影的对比十分强烈,犹如木刻一般,大块黑色调衬托出主人粗犷而深邃的表情.饱经风霜的脸部沉雄淳朴,浓重而明晰,犹如一尊庄严的雕象,激发了观赏者的想象力,使黑白低调摄影浑厚、肃穆、富有概括力的特点得以良好地发挥.同是低调人像作品,我们来看看德国的盖而特•罗曼的《戴夫》是怎样表现主体的.戴夫的面部和手臂基本隐没在大片黑暗中,只隐约可见,唯有双眼和水杯这点白。在低调作品中,白是点晴之笔.这一点白,往往会成为画面中最活跃的跳动部分,当这点白映衬在大片黑色中时,它就一反常态,向前推进,立即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使画面产生震撼力.

由此可见,黑白摄影艺术作品中的低调作品给人的心理联想是神秘的,深沉的,有时甚至是恐怖的.黑色,在低调作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它却像个谦谦君子,与世无争,

甘心情愿退居二线,并和左邻右舍色调和睦相处.其实,所谓“黑”也是相对的,真正的黑是没有的.印象派画家梵高认为:“绝对的黑并不存在.”他指出伦勃朗等名画家“不只用一种黑色而是用27种黑色.”这27种黑色实际上是由深灰色阶组成的.在低调作品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这“27种黑”,我想画面会更具美感.

黑、白、灰,构成了摄影作品的影调美;对比、呼应、平衡,构成了摄影作品统一的形式美.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每一幅黑白摄影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体与背景的多重对比关系,如大小、明暗、上下、远近等,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要求画面中黑、白、灰相互对比和呼应,也就是为了求得画面的平衡,给视觉以美的享受.如何从形式美的角度,将对比、呼应和平衡这三种表现形式用黑白灰去裂变、组成千千万万种美的影调,满足人们视觉享受的需求,吸引人们去喜爱它,欣赏它,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尚有很多构成黑白摄影艺术作品形式美的规律,等待我们去研究、探讨.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我们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要在不断冲破传统格式的基础上,实现审美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